南阳科技职业学院 中职护理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720201)502
发表时间:2023-09-25 09:30 南阳科技职业学院 中职护理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720201)
目录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二、入学要求 三、修业年限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规格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二)专业(技能)课程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二)教学设施 (三)教学资源 (四)教学方法 (五)学习评价 (六)质量管理 九、毕业要求 十、附录 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 护理 专业代码 720201 二、入学要求 普通初中毕业生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表1 护理专业职业面向一览表
表2 职业发展路径
表3 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备注: 1、专业能力:胜任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技术技能。 2、通用能力:语言、数学、科技、人文与社会、艺术、运动与健康、信息技术等能力。 3、社会能力: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安全、环境保护、沟通交流、与人合作、项目管理、跨文化与国际视野公民责任等能力。 4、发展能力:持续学习、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创新思维、创业意识等能力。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能适应现代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身心素质、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职业胜任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护理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面向各级医疗、预防、康复、保健机构的护理岗位,能够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工作的高素质激素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具有尊重病人、保护隐私、患者利益至上的服务宗旨;具有医疗公平、严谨慎独的服务理念;具有良好的护理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端庄的仪容仪表及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3)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和人格,能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养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知识 (1)了解老年、中医、康复及精神科等专科护理知识; (2)熟悉社区传染病防治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 (3)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相关知识; (4)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5)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一定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 (6)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健康史、身心状况、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相关知识; (7)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教育及健康促进相关知识。 3.能力 (1)能够应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评估并提供整体护理的能力; (2)能够对生命各阶段各系统常见疾病进行病情变化观察、治疗效果判断及药物不良反应处理; (3)能够规范地开展妇产科急危重症的抢救配合,具备一定的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能力; (4)能够独立进行妇女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 能够开展母婴保健、营养膳食、优生优育和计划生育指导; (6)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良好执行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7)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医疗仪器设备; (8)具有探究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9)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 (10)具有较好的外语(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及专业英语阅读能力; (11)具有能帮助妇女有效应对应激,获得心理平衡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将立德树人融入课程目标和主要内容,贯彻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等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 本专业主要面向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养老机构。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主要是培养能够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健康保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应根据社会需求,加大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社区护理等培养力度,坚持护理专业特色和发展需求,与岗位需求和社会需求对接,在课程设置和临床实习实践中贯彻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强化技能实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且要医教协同,医院和院校紧密结合培养护理人才。 图1:专业(专业群)对接产业示意图 通过调研分析,与行业专家共同创新“一基石、一核心、三维度、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度医教协同、全程育人深层次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一基石”即以学院+实训基地的形式,通过高度医教协同 深层次全程育人的方式,由院校共同实施护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一核心”即以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护理人才为中心。 “三维度”即在三年学习中,突出“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临床思维”三个维度的培养。全程实施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突出培养护理学生职业情感;将护理程序作为护理基本工作方法贯穿学习始终,学生早进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突出培养专业技能和临床思维。 “五对接”即坚持护理专业特色和发展需求,与服务对象对接,体现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与岗位需求对接,贯彻早临床、多临床,强化技能实训;与专业发展对接,更新旧的理念、理论、知识;与社会需求对接,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与护士执业考试对接,帮助学生通过执业考试,实现双证合一。 图2: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在职业岗位调研的基础上,按照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岗位能力要求,将立德树人的任务贯穿人才培养始终,构建了由公共基础课程、技术技能基础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及岗位拓展技能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通过校内理论授课和实训,校外社会实践、医院实习,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图3: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框架图 (一)公共基础课程 将中职英语、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军事课、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课程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将思政专题教育、信息素养教育、医学心理学与伦理学、医学相关法律常识、生命教育、护理职业生涯规划、创业精神与实践、创新思维训练、数据库操作、公共关系、有效沟通技巧、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等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学校根据创新创业能力与人才培养相统筹、与学科专业建设相统筹的原则,构建“课内教育与模拟实训、课外实践与素质拓展”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贯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就业指导》、《护理心理学》等课程,立足于本专业,传授具有专业特点的就业、创业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提升专业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专业课程 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三部分。 1.专业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物应用护理。 2.专业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物应用护理;护理基础技术、护理评估技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3.专业拓展课程:社区护理技术、精神科护理、中医护理技术、综合实训、顶岗(或跟岗)实习。 (三)专业核心课程名称和主要教学内容 表4 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及教学内容一览表
(四)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包括实验实训、护理大赛、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实验实训在校内实验实训室完成;以全国护理技能大赛引领护理实践教学的内容及方法的改革,使实践教学标准化,同时引入标准化病人(SP)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临床工作的胜任力;课间见习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跟岗)顶岗实习主要在附属医院等二级甲等及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完成,实习的科室主要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门急诊、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社区、特色科室等,(跟岗)顶岗实习严格执行《中等职业学校普通护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16〕3 号)、《河南省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监管工作实施细则》等有关文件要求,组织好学生跟岗实习或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由学校组织,在医院、社区及其它校外场所开展完成。 根据护理专业实际,开设就业指导、创业基础等课程,进行安全教育、医德医风、职业规划、创新创业等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并将有关内容融入到专业教学中;成立创新创业空间,依托名师工作室、南丁格尔分队等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1+X老年照护和1+X母婴护理证书项目的实践教学采用和南阳市多家养老机构、和母婴护理合作培养,采用“1.5+1.5”的订单培养或学徒制形式,利用养老、孕产妇护理机构的场所、资源进行实训教学。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基本要求 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注重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优化课程安排次序,明确学期周数分配,科学编制教学进程安排表。在教学进程安排上,注重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一学年完成,主要是使学生能具有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为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公共基础课程与初中课程衔接,并为学生后续发展打下基础。 专业基础课程原则上安排在前2个学期完成,少数安排在第3学期完成,保证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时,学生已具有一定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 专业课程需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实施教学,因而原则上安排在第3、第4学期完成。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原则上安排在第一、第二学年完成。 实践教学环节依据三年不断线的基本思路,在第一、第二学年安排实验、实训等环节,在完成相应的专业课程学习基础上,第四学期开设“综合实训”课程,第五六学期安排顶岗(或跟岗)实习40周,体现了基本护理操作技能、专科护理技能、岗位综合技能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二)教学进程安排 具体教学进程安排见附表《教学进程表》。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一般不低于60%,每五年累计不少于 6 个月的行业实践经历。 2.专任教师 专任教师要求具有教师资格。具有高尚的师德,爱岗敬业,遵纪守法;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护理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扎实的护理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3.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护理行业、专业发展,能主动对接行业医院,了解行业医院对护理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牵头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在本区域或本领域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4. 兼职教师 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师主要从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综合医院等机构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在岗护士及护理专家。 (二)教学设施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实训室和实训基地。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配备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白板(黑板)、音响设备,有互联网接入和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2.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 校内实训室设备设置依据《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教职成函〔2014〕14 号)配备,护理基础实验常用仪器、设备能满足每床2人,每人1套。具备专职实训室管理人员以及完善的实训室管理制度,建立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范与应急处置预案。能满足专业校内实践教学、技能考核、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等多重功能要求。 (1)基础护理实训室:主要包括备用床、麻醉床、多功能病床、多功能护理人、鼻饲模型、导尿及灌肠模型、各类注射模型等。 (2)专项护理实训室:主要包括智能化胸腹部检查教学仪、心电图机、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快速血糖仪、心电监护仪、局部创伤模型、瘘管造口术护理模型、手术器械台、常用手术器械包、胎心监护仪、分娩综合技能模型、婴儿护理模型、老年护理模拟人等。 (3)拓展护理实训室:主要包括物理治疗(PT)训练床、肩关节回旋训练器、助行器、多媒体按摩点穴电子人体模型、家庭访视包、约束床、智能身心反馈音乐放松仪等。 3.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能够提供开展护理专业实践的医院或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校外稳定的实训基地,与护理专业建立紧密联系的校外实训基地10余个。护理专业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明确,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 4.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 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普通护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教职成厅函〔2016〕29 号)要求建立顶岗实习基地40余家,实习基地为二级甲等以上规模的综合性医院。具备清晰的实习目标与任务、明确的实习内容与要求、完善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安排顶岗(或跟岗)实习;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5.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学校图书馆提供中文期刊数据库3个,学术搜索平台1个,可提供国内外8000余种学术期刊的全文信息。有“中国知网CNKI系列全文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四种电子文献资源,图书馆馆藏电子图书和超星电子图书共31万册。引导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主要以人民卫生出版社、中等教育出版社近三年出版的规划教材为主,学校建立了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护理专业涉及的职业标准、技术手册、操作规范、规章制度、专业期刊以及案例类图书等。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立在线课程网站、音视频素材、全部课程的教学课件、虚拟仿真软件、执业护士考试试题库等护理专业相关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可供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学方法 教师依据护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提倡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采用PBL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角色转换教学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及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教学模式。对于1+X老年照护、母婴护理证书项目的教学实行弹性学习,采用数字化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边做边学的学徒制等多元化教学形式。 (五)教学评价 1.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评价采取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及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实行校、院、学生三级教学评价体系。 2.评价内容: (1)过程性评价: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综合仪容仪表、课堂表现、团队协作、安全意识、课后作业、实训报告、技能操作等。 (2)终结性评价:期中、期末考试,学校技能大赛等。 (3)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进步。 3.评价方式:专业课程采用教考分离方式进行考试,采用口试、笔试、操作考核。 (六)质量管理 1.学校和院部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2.学校、院部及专业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改,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和课堂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学校建立专业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专业教研组织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诊断与改进措施,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九、毕业要求 学生完成三年的学习,修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分,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准予毕业。 附录 附表1 护理专业必修课程教学进程表
附表2 护理专业选修课教学进程表
附表3 护理专业任选课一览表
备注:原则上任选课在前3个学期进行 附表4 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附表5 护理专业教学安排表
|